闾左称雄日,
渔阳适戍人。
王候宁有种?竿木足亡秦。
大义呼豪杰,先声仗鬼神。
驱除功第一,汉将
可谁伦?
译文
贫民出身的陈胜起兵称雄的时候,不过是被遣发到渔阳守边的人。
成为王侯难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吗?砍树木为兵器,举旗杆为旗帜,足可以消灭秦国。
正义唤醒了陈胜这样豪杰,先制造声势,假托鬼神。
为(汉高祖刘邦)扫清道路,陈胜居功第一位,汉朝的将领中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?
注释
陈胜传,指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。
闾左: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贫民。
渔阳:古郡名,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。适戍:被发遣防守边疆。
宁:岂。
竿木:指起义,语本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”
仗:依仗。
驱除:指为汉高祖的成功扫清了道路。语本《史记·秦楚之际月表》:“然王迹之兴,起于闾巷,合从讨伐,轶于三代,乡秦之禁,适足以资贤者,为驱除难耳。”
伦:比。
陈胜是
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
农民起义的领袖,史
学家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
列了《
陈涉世家》,首先肯定了陈胜推翻暴秦的
历史作用,并称赞了他不畏强权,敢于反抗的
精神。对于投身抗清
活动的
诗人屈大均,在这篇史传中发现了与自己
思想的共鸣之处,遂写下了这首五律。
创作背景
陈胜只
是一个出身贫
苦的普通
百姓,贾谊说他是“瓮牖绳枢之子,甿隶之人,而迁徙之徒”(《过秦论》),但他
胸怀奇志,年轻时曾
同一起耕地的雇工们说:“
如果富贵了,互相
不要忘记。”人们嗤笑他,他
却说:“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所以他后来敢于对抗强秦,成为波澜壮阔的
农民起义军的首领。
此诗的前四句就突出了他的这种精神,说他以
一个闾左的
平民而称雄
天下,本来
只是谪守
边疆的戍卒,但起事时他说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体现了他蔑视权威、主张平等的
思想。正
因为陈胜有这样的信念,所以他虽然手
无寸铁,揭竿而起,却足以推翻强
大的秦王朝。“大义呼豪杰”一句是指陈胜起义时托名公子扶苏和项
燕的部队。因公子扶苏本来是王位的继承者,被秦二世所篡杀;项燕则是楚国的宿将,在楚国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,所以用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是符合大义的。“先声仗鬼神”即指陈胜、吴广起事前曾假托鬼神取信于民。他们在帛上用朱砂写上“陈胜王”三字,然后放置在
鱼肚子里,人们买鱼烹食,发现了鱼腹
中的字,即以为是上
天的预示;
又使人学狐狸叫:“大楚兴,陈胜王。”征戍的人听到后都以为是陈胜是应合天命,
得鬼神获佑的,这
就是“仗鬼神”的
内容。最后两句说陈胜的起义,为汉高祖刘邦的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,
其首事之功
不可没,所以论功
的话,陈胜
当为第一,汉朝的
那些开国功臣是无法
与他相比的。
其实诗
人的这种
观点也来自《史记》,
司马迁在《陈涉世家》的最后写道:“陈胜虽已死,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,由涉首事也。”已隐约地肯定了他开启汉高祖
帝业的功绩,而诗中“驱除”而据更加凝练而
明晰地揭示出了这层意思。
屈大均
屈大均(1630—1696)明末清初
著名学者、诗人,与
陈恭尹、
梁佩兰并称“岭南三大家”,有“广
东徐霞客”的
美称。字翁山、介子,号莱圃,汉族,广东番禺人。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。后为僧,中年仍改儒服。诗有
李白、
屈原的遗
风,
著作
多毁于雍正、乾隆两朝,后人辑有《翁山诗外》、《翁山文外》、《翁山易外》、《广东
新语》及《四朝成仁录》,合称“屈沱五
书”。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