巫峡苍苍烟雨时,清猿啼在最高枝。
个里愁人肠自断,由来不是此声悲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这烟雨迷蒙的时节,巫峡一片苍茫幽远,凄清的猿啼声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。
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愁断肠,但从来不是因为那猿啼声音凄悲。
注释
巫峡: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,湖北省巴东县西。
个里:这里,其中。
赏析
这首诗是《竹枝词九首》中的第八首。这
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(公元822年)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。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当地流行着叫“竹枝词”的
民歌形式。刘禹锡非常
喜爱这种民歌,他
学习屈原作《九歌》的精神,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,制成新的《竹枝词九首》,描写当地
山水风俗和男女
爱情。
创作背景
这首诗描写三峡
景色,尤其是猿啼的情景,抒发了诗人的断肠之情。诗意源自郦道元《水经注》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”之说,又以“烟雨”之境增加迷茫凄清之感。而最后两句翻出新意,与《水经注》上说的舟行三峡闻猿啼而断肠不同,而是说不听猿声也肠断,再听猿声,“愁人”的
愁苦之情更是不堪忍受。这样更深一层,可谓新奇之笔。
刘禹锡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
文学家,
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
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